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运营好社群

社群空间

物以类聚人以群分,社群古已存在。共同爱好、家乡情怀、校友关系、产业链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不同社群,满足人们不同的社交需求。如今,当互联网爱上了社群,如何经营好这段感情?

 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·邓巴教授提出过150定律,即“邓巴数字”: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,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。由此看出,虽然人们希望认识更多人,但社群只是人们扩展人脉的一个相对安全的渠道。人们的社交有很多不同的小圈子,在每个圈子或社群内部认识的人只是少数。

 社群是人们的一个间歇性需求,当你需要它的时候,它在那里,而你也不曾离开。运营社群,就是要让成员和社群保持恰当的距离,保持适当的温度。

 一、身份定位清晰,即目的是什么

 社群要有清晰的主题方向,定位清晰,围绕主题展开社交活动。比如温州商会,以温州人为主的商业合作就是主题,打高尔夫、派对等等只能是形式,温州以外的人只能是补充。社群在运营早期,运营者及最热心的成员以身作则,带头发起符合社群主题的社交活动,而且要经常把跑题的方向校正回来。

 二、去中心化,实现全员参与

 在互联网时代,社群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全民自治,群主负责搭建和奠定社群的主题氛围、落实大方向的规则,并对群成员的社交进行引导和管理。当群规则成为全体社员的群体意志,社群就可以实现自驱动、自运转。

 以商会为例。会长及核心成员把大家吸引进来,让大家自己可以方便的交流、自己组织活动、进行合作,则社群必然非常活跃,有自身驱动力,会长的管理也非常轻松;反之,仅仅会长热心推动活动和各种合作,但会员没有参与自主性,则社群必然冷清。

 三、使用便于全员参与的社交工具

 互联网时代,人们的社交远比更早时候活跃,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比互联网时代更活跃。原因是社交越来越方便了。选择用方便的社交工具,是推动社群的重要环节。PC时代的网站,可以发布新闻和进行其他宣传,但互动性不如微信公众号,公众号可以有基础的互动。但如果把公众号进行深度开发,让会员更容易参与,则可以更活跃。至于线下合作紧密的高大上社群,比如商会、高端企业家俱乐部等,最好能开发自己独立的社交app,或者启用专门为社群管理提供服务的群宝等工具,因为基于社群真实社交特点设计专用社交工具,社交效果会更好。

 


0 0评论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相关评论

取消
  • 新零售研习社